奏响经略海洋的蓝色乐章 “蹲点海岸线体验海岛风景线”系列报道(二)

2020-11-20 08:4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文/摄


  14000标准箱集装箱船“日邮天鹅”停靠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码头待修。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定海鲜明的特色和发展优势。进入新时代,我区不断奏响蓝色乐章,全力推进海洋经济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贴上定海智造标签

  走进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机筒加工车间,扫描机筒产品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机筒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出厂的所有信息。在每个产品上贴上“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是“华业塑机”近年来持续推进以网络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重要一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数控设备联网改造、引进复合加工设备、机器人辅助送料等举措,实现了工序合并压缩、简化重复编程、一人多机操作,在迈向“智能制造”上取得可视化成果。

  “我们制定了一个叫‘质量屋’的管理制度,设置了19道‘质量门’,通过每一道‘质量门’,对我们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交付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该公司副总经理许炜炜说,“华业塑机”加快打造数据化平台,通过对日常生产进度、产品质量、订单完成情况等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智能化管理。今年受疫情影响,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需求大幅增加,带动塑机螺杆行业向好,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华业塑机”今年前三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40%,产能较去年同期提升18%。

  在浙江龙源四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车间,一台激光切割机精准地将一块块钢板切割成不同形状,作为设备的组装配件。这是该企业购入的新型激光切割机,不仅提高了切割精度和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作为专业设计、制造生产湿法鱼粉、鱼油及肉骨粉的成套设备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龙源四方”把科研视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每年投入约产值的5%用于技术研发和新设备投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并在今年抢抓国内市场先机,强化与国内鱼粉生产厂家的深度合作。

  如今的定海,传统制造业正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作为国内一流的制罐机械领军企业,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浙江龙文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当前两家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80%左右,产品出口50余个国家;舟山市7412工厂作为国内汽车紧固件的主要生产厂家,不断谋求转型升级,深化科技创新,提升制造技术,其生产的多类产品已获得“浙江制造”品牌认证……

  转型升级蹚出新路

  小沙街道长白岛南部海岸,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码头上停靠着40万吨级矿砂船、30万吨级散货船等多艘巨轮,船企工人们在巨轮上忙碌,安装多个脱硫塔装置,这种装置将有效地减少巨轮航行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全球船用燃料0.5%的限硫规定于今年1月1日生效,“太平洋海工”抢抓“限硫令”机遇,迎来了新一轮的订单潮。同时,由于脱硫改装修理费用比以往船舶修理高出几倍,极大地拉动了企业今年的产值。“太平洋海工”的生产计划已排至明年1月,今年修船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多了50余艘,产值增幅达70%以上,预计全年修船数量在180余艘。该公司修船事业部总经理李元龙告诉记者,随着脱硫塔安装业务进入收尾阶段,企业积极与船东开展洽谈合作,提前谋划其他船舶修理业务,寻求新的发展亮点。

  与“太平洋海工”码头隔海相望的,是同样吊机林立、生产繁忙的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前不久,由该公司设计制造的一艘2300标准箱集装箱船顺利下水,这是“长宏国际”为德国船东建造的2300标准箱系列船中的第一艘。目前,该公司正在建造的一艘气体加注运输船主船体已经成型,预计于本月底下水。这些船型的设计建造是“长宏国际”近年来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行业低迷,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瞄准两个市场,一个集装箱船,另一个是天然气船。”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汪家政告诉记者,近年来“长宏国际”充分利用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集装箱物流领域的优势,把支线型集装箱建造作为主攻船型之一,承接全球最大航运企业“马士基航运”和“中集集团”的集装箱船制造业务,陆续研发了2300标准箱、1800标准箱、2700标准箱船型。同时,企业还与“中集集团”设计院紧密协作,创新技术攻关,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合作开发LEG 液化气体船。

  今年以来,随着“太平洋海工”“长宏国际”等龙头船企加快释放产能,1至9月,全区船舶修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5%。

  海洋通信走向深蓝

  在盐仓街道南部,定海海洋科学城朝海而立,这里是定海海洋科技创新的高地。科学城楼顶的一个白色大铁锅格外抢眼,这是中电科(浙江)海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卫星通讯主站,用于服务海上船舶卫星通讯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作为一家主要研发供应海上宽带通讯系统的企业,“中电海通”致力于为渔民打造优质的海上互联网。“这个系统能让出海在外的渔民享受到上网、聊微信、视频通信等服务。”该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杨峰辉说,从2017年起,企业将自主研发适用于不同类型船舶的基站设备,陆续安装于包括定海在内的国内沿海地区船舶上。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500艘近海船舶和50余艘远洋船舶使用该公司的产品。近年来,该公司围绕船员年轻化的趋势,从追求市场占有率转变为提高产品利用率,今年前10月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

  同样进驻定海海洋科学城的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除了研发海上自用终端产品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相关应用软件开发,打造海上信息服务平台。就职于“英特讯”的吴祎达有着20多年的船员经历,现在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即时通讯软件,他可以实时为远洋船舶提供远程咨询服务,使相关技术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目前,该公司为全国近3000艘远洋船舶提供着船位监测、海上通讯、安全救助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建设的海洋大数据中心等软件产品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中“电子渔捞日志”产品出口中西太平洋和大洋洲岛国,海上资讯、远程医疗等创新产品也列入了企业下步规划中。

  除了“中电海通”“英特讯”,定海海洋科学城还汇聚了浙江易航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舟山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航天科工310所等一批海洋电子信息领域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注册海洋电子信息类企业62家、军民融合类企业26家,落户舟山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18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