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协作铺就幸福大道 ——“巴适,一起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三

2020-09-14 08:48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乐晨宇 孔琼洁 黄光亮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这其中,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自定海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坚持“授人以渔”,紧紧围绕人才交流、结对帮扶、公益助学等方面的任务,细化措施,密切协作,精准发力,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扶贫协作格局。两地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中,不断谱写教育扶贫协作的优美音符,奏响了宣汉教育扶贫协作的动人乐章。

  从宣汉县城去往黄金镇的光沿小学,要经过当地的高速公路,还有半程是将近20公里的山路,路上甚至还能看到山体塌方掉下来的泥石。在距离该校还有六七公里路时,由于道路还在养护,采访组一行只能换乘摩托车。可以想象,在这里新建一所小学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因为这所学校建在海拔1000米高的地方,我们都称它是离天空最近的学校。”该校教师李涛告诉记者,尽管眼前的光沿小学只是一排两层小楼,其规模远远不及县城里的任何一所学校,却已是“旧貌变新颜”了。“以前学校的校址在滑坡地带,地面裂缝很大,存在安全隐患。新学校建好以后,教室宽敞明亮,课桌椅也是新的。”李涛说。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是这场跨越1800多公里的“山海情谊”中一抹温暖的亮色。采访中,记者还有新的发现,原先这里的村民为了孩子读书,搬迁到镇上陪读,没有时间到田地里讨生计,只靠打零工养家糊口。新的学校不仅让当地孩子们有了学习场所,更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在新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我感到很幸福。”“我喜欢新学校,还有大大的操场上可以跑步、玩耍。”……光沿小学的学生们开心地和记者分享着新学校的情况。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是定海名师张赛芬支教的对口学校。2018年,曾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张赛芬作为定海名师赴宣汉支教。支教期间,她挑起学校教学“大梁”,不仅开设个人工作室,还轮流到汽修部、信息部和机电部任教。新颖活泼又不失温柔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张老师,她很亲切,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鼓励我们。”学生曹碧辉说。而在学生陈嘉豪的印象中,张老师则更像自己的朋友,“我记得当时她给我们班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主题是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我们以往的主题班会完全不一样,她给了我一个平台,我像对朋友一样地述说了自己的心里的想法。”

  “小身体蕴含大能量”,这是该校师生对张赛芬的评价。拥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她,深知就业是解决贫困家庭脱贫、实现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从到达宣汉的第一天起,她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作狂”,除了日常授课外,还对学生、班主任开展多角度、多维度的问卷调查,了解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瓶颈,并毫无保留地与同行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努力做到扶贫先扶志。“我们学校的汽修班和机电班男生比较多,张老师一来就带了这两个班。她对工作兢兢业业,追求完美,对学生也很有爱心和耐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汽车工程专业部班主任宋佾钠说道。

  自定海与宣汉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如何为宣汉教育事业提供精准的硬件、人才与智力支持,助力当地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更稳,定海一直在行动。三年来,定海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宣汉县精准扶贫行动,累计捐赠帮扶资金达2500余万元,大力开展捐资助学,修建希望小学,助力“爱满宣汉”、金秋助学”等公益活动,600余名贫困学生得到帮助。同时创新开展的东西部职教协作“2+1”特色教学,先后促成300余名宣汉职中学生赴舟山就读“2+1”班,毕业学生已成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万邦永跃”“海中洲”等企业重点招引对象。此外,定海还选派优秀教师代表前往宣汉支教,通过支教工作,建起两地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桥梁,为实现教育“脱贫”的共同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记者手记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近年来,在教育扶贫协作的实践中,定海区悉心在宣汉县种下一粒粒“种子”,细心培育,让一片片“贫瘠”的土地绽放出美丽的“希望之花”。我们相信,随着宣汉孩子条条“幸福路”的铺就,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必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