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乡村入画来 创城三年看变化(十)

2020-09-14 08:53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吴芸 刘攀攀 通讯员 裘晶晶 王思涵

  绿荫绕村、道路整洁、乡风文明……一幅幅如画的乡村美景,已然成为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三年来,我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渔村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卫生保洁、设施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公益宣传布置等工作,让广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文明成果。

  村容村貌 焕然一新

  走进小沙街道庙桥村潭陈休闲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用鹅卵石和石板铺就的休闲步道,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植物与百年古树相映成趣,在四周彩绘墙体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以前这里是一处露天粪缸集中点,夏天根本不敢开窗。”村民章阿姨告诉记者,她家就在古树旁,以前古树下有一排露天粪缸。“现在好了,粪缸移走了,环境也好了,住得也舒心。”村民们对此赞不绝口。

  露天粪缸聚集地摇身一变成了充满古韵特色的休闲广场,这番变化得益于小沙街道实施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同样,在白泉镇河东村叶家山区域,曾堆放有大量的建筑垃圾,还有村民利用拆迁棚屋在此散养家禽,环境脏乱。河东村花了3天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建筑垃圾被集中清运,拆迁区域的土地经过平整后铺设了草坪和游步道,成了村民的休闲之所。

  改善人居环境,事关村民福祉。近年来,我区以“三清三整三提升”为重要抓手,开展拆违、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清零等集中攻坚行动,并通过绿化提升、打造景观小品等系列措施,实现农渔村颜值与气质的提升。

  农贸市场 提档升级

  平坦的水泥地面、整齐的遮阳棚、统一标牌的经营店铺,两名“红袖章”来回走动,规范车辆停放并疏导交通,这是记者近日在岑港农贸市场看到的场景。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路面泥泞、路人想绕着走的地方。

  改造提升后的岑港农贸市场采用精细化管理。市商贸集团定海分公司推出了12分制考核办法,在环境卫生、商品陈列等方面对农贸市场经营户进行管理考核,以市场招标额度为一个考核周期,总分12分,由市场管理人员不定时巡查考核。累计扣除3分,进行一次约谈,责令经营户提交书面保证书;累计扣除6—9分,责令经营户停业整顿1—3天;一年内扣完12分,市场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要求经营户退出市场。该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制度实行后,经营户会自觉把摊位清理干净。

  在提升购物体验的同时,还要牢牢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马岙农贸市场,工作人员每天会检测20余批次的农副产品,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公布在大屏幕上、市场出入口等明显位置,第一时间让消费者知晓。针对检测不合格的农副产品,该市场会以书面通知上游进货单位,并通报有关部门。

  三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渔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将该工作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并将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向农渔村全面拓展,在硬件提档升级的同时,不断提升市场日常管理水平。

  全民参与 齐力创城

  双桥街道南山村有一支由老党员组成的志愿巡逻队,他们在日常巡查中一边捡拾垃圾,一边向村民分发便携式烟蒂收纳袋,宣传“烟蒂不落地”。“在农村,村民聚集在小店门口闲聊、抽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年过七旬的党员邓老伯告诉记者,他和几位老伙伴商量后,便自发成立了这支志愿巡逻队,进行文明劝导。

  像这样的志愿者队伍,如今在农渔村随处可见。金塘镇大丰柳行片党建联盟有50余位志愿者参与护水行动,一起沿着大柳河将堤岸的塑料袋、饮料瓶、纸壳、泡沫等垃圾,捡拾到随身带着的袋子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河护水”理念。“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生态美景,带给志愿者满满的幸福感。

  在干览镇,这里定期开展大型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活动。村民们把积攒的废纸箱、旧报纸、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拿到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点,集中进行分类称重,再由舟山伏泰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集中清运。“这些瓶瓶罐罐扔掉了也很可惜,只好房前屋后堆来堆去,现在好咯,定期会来回收。”村民叶群告诉记者,投放量多的村民还能额外领取小礼品,深受大家欢迎,这也是在引导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创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催开了一朵朵“文明之花”。三年来,我区农渔村“颜值”显著提升,村民文明意识和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一起参与、彼此分享、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