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住养人打造温暖的家——记“担当作为好干部”顾敏芳

2019-11-06 08:40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顾晨艳 刘琪琳

  “在‘三福院’的每个住养人,都是我的亲人。既然来到了这个大家庭,我这个做‘家长'的,必须担负起责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让他们在这里住得安心,感受到家的温暖。”

  ——顾敏芳

  作为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集中照料的福利机构,区第三社会福利院里住着154名患者,年纪最大的80岁,最小的18岁。他们基本重度精神残疾,衣食起居无法自理。作为院长,现年51岁的顾敏芳6年来辛勤耕耘、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着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一颗爱心温暖着院里的住养人。

  恪尽职守 事不避难

  2011年底,“三福院”启动建设,工程量繁重、建设场地环境差,顾敏芳却二话不说挑起了筹建负责人的担子。然而,项目动工没多久,就受到了周边村民的诸多抵触。顾敏芳经常受当地村民的谩骂,并多次被堵在办公室门口,要求停止工程建设。

  一边是工程任务,一边是民声诉求。为了顺利推进工程建设,顾敏芳将村民们聚集起来,耐心收集民意。经过归类,她发现村民们主要担心两个问题: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对此,顾敏芳立即奔赴相关部门申请出具环境报告并向村民公开。对于大型工程车影响道路安全问题,顾敏芳承诺一旦路面破损立即修复,还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终于换来了村民们的理解与配合。

  在随后建设的两年里,土建工程、附属工程、污水处理、装修工程等任务艰巨,顾敏芳几乎没有双休日,天天在工地处理各种事务,与施工人员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对每一项工程建设都仔细检查、审核。人晒黑了,鞋子也磨破了好几双,顾敏芳愣是从一个对工程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历练成了半个施工员。

  2013年底,“三福院”顺利建成,顾敏芳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敢于担当 勇做领头雁

  “三福院”是全省首家为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集中照料的福利机构,其在运行、管理等方面无样板可借鉴。要扛起这面大旗,顾敏芳多少有点“水土不服”。精神疾病患者照料工作需要做什么?日常护理要注意什么?如何管理好整个机构?一道道难题摆在她的面前。

  “总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得学!”顾敏芳带着团队走上了四处“求学”之路,先后来到北京、宁波、嘉兴等多家精神病医院及相关业务单位学习。“如果病人不吃饭可能是心情不好,也有可能是生病了,这就需要及时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在顾敏芳的记事本上,像这样的笔记写满了整整一本。“求学”回来后,顾敏芳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探讨、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她们还开展24小时的模拟,再做改进,再模拟。经过反复探讨实践,一项多达30余项的工作流程跃然纸上,细化到住养人的吃药、洗漱、挑食程度记录等。

  2013年12月,首批25名住养人住进“三福院”。为丰富住养人的生活,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顾敏芳根据每个住养人的精神及身体状况,制定多元康复方案,并设立了书画、农疗、手工等10个特色小组,帮助住养人开展各类康复活动。

  “周一是花样拍球比赛和猜数字游戏,周二是树叶贴画手工和萝卜蹲小游戏,穿插书画、农疗等特色小组活动。”聊到住养人的日常活动,顾敏芳变得滔滔不绝,如今的“三福院”在她的管理下,设施齐全,秩序井然。去年,“三福院”通过了“五星级养老机构”“区级巾帼文明岗”考评,今年又荣获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倾心付出 默默坚守 

  面对院里这批特殊的人群,顾敏芳总把自己比作一名“大家长”,给他们开展心理疏导,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院里有个男孩,双腿残疾,说话结巴。刚到“三福院”时,自卑和抵触情绪强烈,经常发脾气、扔东西,多次想要破门而逃。看着“叛逆”的男孩,顾敏芳没有将他送到医院治疗,而是以温情来感化。她每天找男孩谈心,和他一起拼拼图、玩游戏,给男孩更多的安全感。几个月过去,小男孩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还会主动找顾敏芳闲聊,分享自己的日常。

  平日里,顾敏芳常常把家里的奶粉、水果等带来与住养人分享,出钱为住养人买零食、书本,逢年过节为院里的三无、五保人员添置新衣服。每当紧急情况出现,顾敏芳永远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的人。

  2016年冬天的一个寒冷深夜,一名住养人因低血糖口吐白沫昏迷不醒。顾敏芳在睡梦中接到电话后,立即冒着严寒赶到医院,查看住养人的病情。由于住养人家属一时半会儿联系不上,她便一个人留在医院,从凌晨2时到6时,为住养人清理呕吐物、擦拭身体,直到住养人的家属到来才离开。她说,既然家属把住养人托付给“三福院”,她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把住养人当亲人一样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