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线”的忠诚卫士 ——记“60”后共产党员林飞龙

2019-09-09 08:54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记者 邵晓宇 王胜

  【人物名片】林飞龙,1967年11月出生,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民警,党龄23年,曾2次荣获市公安局三等功、区公安分局先进个人等荣誉。
  32年前,林飞龙带着火热的心走进公安队伍。32年来,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回望来路,每一个坚实的足印都镌刻着对党和人民的爱和忠诚。“我是农民的儿子,从求学、从警到入党,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我必须好好干,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对得起胸前的这枚党员徽章,对得起初心。”人生53个春秋,林飞龙这番豪言壮语就是他对党和人民最深情的告白。
  立志从警,在勤学勤思中成长为警队精英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1996年6月5日,在区公安分局党员活动室里,一场庄严的入党仪式正在进行。一位个头不高、面庞黝黑的青年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耳畔誓言铮铮、胸前党员徽章闪闪,29岁的林飞龙心潮澎湃。他郑重地在墙上的党员宣誓栏写下了自己的入党宣言: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
  林飞龙说,他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1986年,林飞龙考上了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1988年,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被分配到白泉派出所做户籍民警,服务的对象是原皋泄乡7000余名村民。当时,村民居住得比较分散,很多村道泥泞,路况非常差。为了熟悉辖区情况,林飞龙骑着自行车,走村入户,一次次敲响村民的家门……自行车轮胎被扎破,他不言苦,推车前行。渐渐地,他晒黑了、憔悴了,可村民记住了他,一口一个“小林”让林飞龙心头充满干劲。
  2002年,林飞龙调离原岗位,成为一名国保民警。很快,他发现国保民警和其他警种的区别。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经手的案子、接触的人员必须严格保密。每每看到同事们谈论各自的工作,林飞龙心中有一丝失落。“不为人知的付出真的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林飞龙陷入了思考。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渐渐懂得国保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需要无限忠诚和默默无闻的奉献,使命感油然而生。
  “不论从事什么岗位、警种,到哪儿都要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从此,在这条隐秘战线上,林飞龙屡屡破获大案要案。
  心中有爱,把群众的事放在最高位置
  2017年,担任区公安分局国保大队政治教导员的林飞龙,主动要求到基层派出所做社区民警。当时有人劝他操劳了大半辈子应该歇一歇,何必自找麻烦?“可我不想歇,也不能歇,还是那句话:到哪儿都要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林飞龙说。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喜欢骑车去居民家走访。”如今,53岁的林飞龙骑着电动自行车,挨家挨户地跑。虽然行动不如当年敏捷,身躯不如当年挺拔,但居民记住了他,一口一个“老林”让林飞龙找到了当年的干劲。
  “老林,台风要来了,上次家里着火的那户居民窗户上的碎玻璃还没有清理,有安全隐患,现在电话也联系不上他们。”“不要着急,我来想办法!”今年8月9日晚7时许,接到城东街道紫竹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后,林飞龙冒雨找到居民家。见情况紧急,他一人徒手清理了碎玻璃,并用塑料薄膜和木板将窗户封死,防止雨水渗透。准备离开时,发现自己手掌多处被玻璃划破,鲜血直流。“为这事,老婆怪我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粗心,数落了我好几天。”林飞龙笑着说道。
  难事看担当,攻坚克难保稳定
  2017年11月,城东街道小洋岙城中村改造工作启动,林飞龙被抽调到区委驻小洋岙城中村改造工作组,负责维稳调解工作。当时部分村民对拆迁工作不理解,对拆迁补偿要求期望值过高,又涉及家庭、邻里等诸多矛盾纠纷,维稳工作难度很大。
  在土地测量中,很多自留地年代较久,地界模糊,部分村民对测量的准确性表示怀疑,借此多次上门“闹事”。林飞龙一方面安抚他们的情绪,一方面找来村民组长和一些有威望的老人,多次前往实地查看,详细了解自留地情况,确定最终面积。“自留地测量工作整整花了4个月,因为牵涉切身利益,村民之间起了争执。老林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最后大家都心服口服。”这一切,城东街道洋岙社区工作人员周燕芳看在眼里。
  “还是那句话:到哪儿都要保一方平安。”征迁期间,林飞龙主动走访,及时倾听民声,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下子暴瘦了21斤。
  □记者手记
  忠诚,是共产党人、公安民警的鲜明底色。林飞龙说过,诗人何达有一句诗句代表公安民警的共同心声:“我这个人,是用忠诚制造,即使是破了、碎了,我片片都是忠诚。”的确,像林飞龙这样已过了知天命年龄的老民警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始终奋战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践行着“忠诚卫士”的从警誓言。
  30余年的时间足够漫长,其间的种种困难和诱惑可以将一个人当初的激情消磨殆尽,但只要像林飞龙一样牢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时光就可以永远崭新,为人民服务的激情就能够永远燃烧,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就永远“在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