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医改“组合拳”,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2019-03-07 09:33 来源: 作者:风之萍末

  健康关系国计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表示:“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入医保,进一步缓解和减轻人民群众用药难和用药贵的问题。”与此同时,“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等内容也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长久以来,癌症等重大疾病成为困扰我国无数家庭的“痛点”。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来源于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的全国31省、市自治区肿瘤登记处2014年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做好重大疾病的预防诊疗,加大抗癌药品的报销力度,防治结合,打好医疗改革的“组合拳”,从而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去年以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改革,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等一系列举措的快速出台与实施,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送出有药可医的“定心丸”。与去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国家层面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给广大中低收入重疾患者家庭送上了一颗定心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抗癌新药的审批速度,目前审批速度已缩短一半,与发达国家日趋一致。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802家三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采购了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其中采购4种以上的医院达到259家,确保广大肿瘤患者有药可用,有药可医。

  打好大病防治的“预防针”。通过强化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民众的生存质量,而且降低了患癌的经济成本。目前,全国已建有肿瘤登记处574个,覆盖4.38亿人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此外,通过不断完善筛查手段,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最大可能提高早诊早治的覆盖人群。

  注入基层医疗的“强心剂”。不但要解决“看病贵”,更应着眼于“看病难”。2013年6月,浙江出台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正式文件,让“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有力抓手。与此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等手段,使偏远地区的老百姓能够便捷地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诊疗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为出行不便的患者带来了更为人性化的医疗体验。多管齐下,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为老百姓解决了大病不必上海、北京来回跑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