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共抗日游击队联络点(张氏故居)采访记

2022-01-07 08:59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陈助良

  西溪岭是东海云廊的起点。原来出定海东门往甬东临城方向,西溪岭是必经之路,而且以其地势险要著称。1939年,日军占领定海城后,一些抗日力量大都转入地下活动。中共东乡游击队在西溪岭、畚斗岙建立抗日武装(地下党支部)小碶畚斗岙村民张阿培曾任某一任支部书记。在东乡政工队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斗争。因西溪岭离日军盘踞的定海城较近,有利于搜集日军情报,破坏日军通讯线,袭击小股日伪军,曾经为抗日战争作出过贡献。当年抗日游击队的联络点(张氏老屋遗址)现今尚存。

  2021年12月3日上午,我陪定海区几位文史专家一起采访西溪岭畚斗岙张氏故居(原中共定海西溪岭畚斗岙抗日联络点遗址),在一片别墅群上方山岙里,唯一低矮破旧平屋呈现在眼前。进去探查,院子里几棵合抱大树正伸臂向客人招手致意,似乎想要诉说一些当年的故事。正巧那天是张公120岁诞辰纪念日,其后人正在为其祭典。怀着敬仰之情,我们上前向这位先贤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告慰他,我们会努力把红色历史记忆整理好,让后人能更深地了解历史的陈述。

  张公原名张阿培,1902年出生在小碶村农民家庭,家中少有田产,常以砍柴为生计。其为人正直仗义、和蔼可亲,后人都尊称他“张公”,在当地很有声望。在日军侵占定海后,他曾担任过伪保长。1939年起中共定海抗日组织迅速发展,在东乡政工队的领导下成立西溪岭党支部,发展共产党员张阿培、车和尚、陈顺宝等人,以畚斗岙张氏老屋为联络点。张公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周旋于敌我之间,巧妙地获取情报开展对敌斗争,为抗日事业作出了贡献。1942年,根据上级指示:东海游击队战略转移到四明山区集结北上抗日。届时,张公年过40岁,因其年仅7岁的唯一儿子由于一次擦枪走火的事故造成不幸死亡,在极度悲痛之中他没有跟随部队北上,选择就地隐蔽,尔后与组织脱离了联系。在两个女儿相继出嫁后,张公与老伴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解放以后,由于张公曾经担任过“伪职”,在特殊时期中受到波及,然而他一直没有向有关部门透露过自己的历史身份。幸亏张公人缘很好,周围村民都没有为难他,生产队安排他一直在山林队工作。直到1982年,有一段时期张公心情烦躁,曾有几次暗示家人说自己做人没趣等反常语言,家人一时没有理会,防不胜防。终于在9月里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他趁家人不在断然采取悬梁方式自尽了,人们对张公的突然离世感到十分惋惜。

  据张公的小女儿,现年88岁的张雪梅女士回忆有关父亲生前一些轶事:在我小时候,不知道父亲每天在忙碌什么,经常有陌生人到我家密谈,父亲叮嘱我不准对外人讲;记得我9岁那年,父亲有好几次把一个小布袋藏在我棉袄里面,叫我送到惠民桥陈岙里一户人家,再三嘱咐我快去快回,路上不许贪玩逗留。就这样,我每次都按时完成任务,并得到父亲的赞许。

  据父亲讲述:有一天下午,有几个游击队员从西溪岭山上下来,走在最前面的是陈子方。这时,不巧有一队日军(一小队)从楼下山直奔西溪岭而来,或许他们嗅觉到什么消息,由汉奸领路。当时父亲正在楼下山田里耘田,见此情景十分危急,因为当日军绕过楼下山山咀,通往西溪岭是一条直路,没有隐蔽之处,届时与游击队员狭路相逢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父亲立即跳上田埂,一把把走在前面的陈子方拉下稻田并叫他披上蓑衣低头耘田,并挥手叫其他队员后撤上山,一切都在分秒之差间。当日军走到田边查问我父亲时,父亲沉着应答说耘田的是自己儿子,没有看见有可疑人下山,汉奸观察了一番后,见父亲从容镇定,没有一点破绽,就与日军嘀咕了一番,收队回去了。在这场惊险过后,大家都称赞我父亲的大智大勇。1979年某日,那位曾经被我父亲救护过的游击队员陈子方同志,专程到畚斗岙家中看望我父亲,并接送到定海陆军警备区招待所款待父亲,二位曾经出生入死的患难战友,38年后重逢,百感交集,都热泪盈眶。当时陈子方已经是浙江省委干部,本次来定主要也是与有关部门证实我父亲在抗日时期的历史身份和所作的贡献。他问及父亲目前生活情况是否有什么要求时,父亲坦然地回答:感谢党和人民,我现在自食其力,生活安定,不需要政府补助……就这样二位战友握手告别,以后竟成永诀。

  张阿培先生的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无私,在民族危亡之中他毅然投身抗战的行列,为抗战事业作出过贡献;在特殊时期,虽身处逆境仍坚强地活下来;当他的红色历史身份恢复名誉后,他却淡泊名利,没有向政府索要论功行赏。因此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高尚的品格,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值此大力开发挖掘定海革命历史文化之际,希望对张氏故居予以妥善保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记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