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箍桶匠

2021-02-24 09:05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阿能 文/摄

  定海沿港东路海滨,这里旧时一个运输石灰的老埠头,定海人叫“石灰衜头”。过去石埠头上有一台“老掉牙”的起重机在用网兜吊着水泥包,据说这里曾是定海历史上重要的客货运输集散地。石灰衜头上灰蒙蒙的一片尘埃,旁边是定海搬运站。两边还有几个小码头,是水产公司和民间摆渡到对岸的小航船用的,供木帆船系缆靠泊及供旅客上下。石灰衜头路北面是几座老式的院落,在旧时是道头港的码头货运栈行,运销货物主要是浙闽沿海地区的干鲜果品、山杂货、粮食、木材、土产品。虽然己有些年代了,但飞檐翘楚也有些气派。走在那条布满尘灰和车辙的泥道上,周边的空气是混浊的,夹杂着鱼腥味、铁锈味和石灰味……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石灰衜头的石埠进行了改造,舟山第四装卸公司1972年改建了25米长自备货运钢筋混凝土高桩式码头。1985年又建了74米长自备货运钢筋混凝土高桩梁板式码头。定海水产公司也在1982年改建了60米长钢筋混凝土固定式码头。1986年定海民间交通码头改建了40米长客运钢筋混凝土泵船2只。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石灰衜头周边的原来的客货运枢纽功能逐步退化,一些码头岸线年久失修,石灰衜头一带显得破旧不堪,此有伤大雅之“面相”再也无法呈现于21世纪的定海港。实施定海沿港东路景观改造,建设滨海公园形成新外滩,以适应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业的需要。为此,舟山市人民政府制定的《2000~2020年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沿港东路滨海区域定位为滨海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2004年3月,定海沿港东路滨海景观带改造工程(海滨公园)作为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如愿立项。该工程由码头港口区、丰饶之海广场、临波平台、花台座椅区、光影广场、向天丘和造型丘、星海广场、儿童游戏区等组成,并新建桥梁两座改造碶桥一座。2004年,原位于沿港东路18号内的定海民间客运站码头被拆迁。2005年5月24日,位于定海沿港东路南侧定海海滨公园开工建设,该项目东起增产碶桥(庆丰码头),西至东岳宫山南侧(民间码头),全长约600米。北临沿港东路,总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至2006年12月25日竣工,其中绿地面积13776平方米,建筑面积1465平方米。公园于2006年底对外开放。

  几年前仲夏的一天,笔者走过定海沿港东路海滨,那里只留下一座古老的四合院落,虽历经历史沧桑变化,也因几经易主而显得苍颜灰白面目全非,但破旧正楼和厢房还是留下了早年码头货运栈行繁华的印记。在砖瓦结构门面老得掉牙的四合院前,看见有个光着膀子、戴着一副老花镜的箍桶匠,他一边听着“电匣子”里唱的越剧,一边用刨子刷刷地刨着桶板,刨花散落在他的脚边,身边的脚盆木桶还未上油漆,散发出杉木本身的天然杉脑味道,飘得很远很远……

  笔者不知道这个箍桶师傅是老栈行的后代还是后来的住户。旧时箍桶匠曾和篾匠、木匠、泥瓦匠、铁匠一起被称为“五大匠人”,箍桶匠又称圆作木匠和“圆凿”木匠,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脚盆、米桶、锅盖等家什都以圆形为主,是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按照舟山的风俗习惯,马桶和脚桶是在女儿的陪嫁中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舟山老话头有“箍桶箍只桶,到头还是穷”,旧时箍桶匠每天挑着担,游街穿巷揽生意,脚盆水桶箍了较较关,但是挣不了多少钱,也是一种辛苦万分的老行当。随着轻便、美观、实惠的塑料、不锈钢日用品的兴起,箍桶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舟山民间桶木制作匠人,从事制作渔农村家庭日常桶类用具,如镬盖、饭蒸、水桶、便桶、马桶、料勺、奥斗等,渔村还有做腌咸鱼的大落地桶等。木桶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10余道工序。如制作脚盆首先要取材,按制作桶的大小、高低选用上等中段松木截料,还要按“一尺桶口三尺板,外加一块作加减”口诀,将木块劈成了3—4寸宽。再是按相应比例推鉋成上大下小。再用钻头钻出排销孔,插入排销,合拢成圆筒。用里子鉋将筒里壁刨圆滑,外壁用铙鉋刨圆滑,再上拼木圆底板,外圈铮好上、下粗篾箍或铜铁丝箍,涂上油漆或亮油。才能做出一只圆、滑、不漏水的脚盆。

一天,笔者又走过沿港东路海滨,那座古老的四合院落已经被崭新的楼房取代了,那个箍桶匠也不见了影踪。看着沿港东路海滨又是一番新的风景,箍桶匠的影子在脑海里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