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施:西出定海的交通节点

2020-09-07 09:06 来源:定海新闻网—今日定海 作者:袁甲 应婷婷

  桥头施,这曾是一个对定海人来说出镜率相当高的地名。

  一条交通要道在此地经过,两个乡的集镇亦在此地形成,加上这个性得让人耳闻不忘的名字,桥头施的名气超过了其所在的东方村和当时的石礁乡。

  桥头施从清朝时便已经成了西出定海的必经之地,百年的变迁,却让此地愈发兴旺,直到最近几年的交通发展,桥头施才逐渐淡出我们出行的“路线规划”。

  但是,这样一个地方,足以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一席之地。

  桥头施源自古典命名法

  要说桥头施地名的由来,其实非常简单,这是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古典命名法。

  地名命名的方法有很多,如按地形、按传说、按地标等各种当地元素命名。但有一种命名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当地的地理位置加上聚居人家的姓氏,这种古典的命名方法,通常是命名一些自然村落的通用法则,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

  打开舟山的电子地图,你就会发现,在舟山有非常多的地名是用这种命名法则的,比如岙底陈、田舍王、弄堂孙、毛洋周、岙里王等,桥头施当然不例外,正是桥头的施家,成就了这个名字,应该没有人会把“施”当作一个动词吧。

  到了桥头施一打听,果然有一户姓施的人家,现居桥头施小区29号。据桥头施村民夏阿鼎介绍,施家大约是明清时搬到这里,具体时间已经不可考了,是当地最早的人家,施氏人最多时大约有几十户,因此地名就用了施家的姓氏。而随着时间推移,施家又逐渐搬离了这里,如今只剩下一两户了。看来这神秘的施氏是走南闯北、开疆辟土的一个家族了。

  如今,桥头施的地名已经成为当地村的名字,村里共有3000余人,姓氏繁多。

  两座桥头的交通变迁

  有趣的是,得“桥头”之名的桥有两座,一座是如今的“桥头”,一座是过去的“桥头”。

  先说如今的“桥头”,位于桥头施街的大拐弯处,在一家餐厅的边上,桥面已成路面,只有一侧栏杆立在路旁,桥栏已有些破旧,没有文字,只有“走十桥”时留下的香火熏黑的印记,当然这也说明了此桥在当地的重要。

  据夏阿鼎介绍,这座桥是抗战时日军为了加强对岑港、册子等地的控制而修路时遇河搭建的,这条路就是现在定岑线的前身。

  这桥原来是用树木搭建的简易桥梁,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树桥”,直到1956年才改成了正式的桥。

  事实上,在有公路前,定海到岑港方向还有一条官道,另有一座“吉星桥”在这条官道上,而这座桥正是最初的“桥头”。

  从“树桥”旁的小路进村,沿着溪坑便能找到“吉星桥”,这是一条没有护栏的石板桥,并不起眼,却已年代久远,最近一次维修也是在民国十三年的时候了。

  而从“吉星桥”上通过的官道大约是在清朝时修建,具体年份已经难以考证,是定海连接石礁、紫微、岑港的主要道路,宽2米多,全程“石弹路”,现在已经被浇上了水泥,是一条在民居中的小巷子,就在如今定岑公路的西南侧,隔着一排民居平行于公路。据当地人说,“这在以前是一条抬得过轿子和棺材的大路。 ”

  两座桥下的溪水是从蚂蟥山上流下的,是南山河的上游。从官道到公路,路越走越宽,但桥头施的重要位置从不曾改变。

  桥头施的繁荣延续百年

  有了路以后,桥头施就一直是石礁、紫微两地的集镇。因为路,造就了桥头施的繁荣。百年前的繁荣,还能依稀从一座大院墙中瞥见。

  在官道的边上,能找到一座大宅门,巨大的外墙让人不禁联想起了“深宅豪门”的历史戏码。院墙上还能依稀看到“南北杂货、各省药材”八个大字的痕迹,每个字足有1平方米大小,原来这个宅子曾是一个巨大的“百货店”,宅门上商号清晰可见“大生”,当地人称之为“大生堂”。

  “大生堂”位于桥头施小区60号,可惜如今只剩下这道墙和宅门了,里面的老房子已经不在,而是改成了普通的两层民居。夏阿鼎说:“这是小沙的傅家人在这里开的,自从有了‘大生堂’,桥头施就慢慢开始形成了集镇,这起码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

  自从外面的公路建好后,走内侧官道的人就少了,桥头施的人气也就聚集到了公路两旁。在日本人造路的基础上,公路多次翻修,越来越宽,越来越好,1978年,铺上了柏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定岑公路。

  现在的桥头施,是双桥街道的中心地带,路两边店铺林立,菜场、饭店、银行等一应俱全,是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地人还特别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桥头施赶集的场景。每到过年过节,桥头施街的两侧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商贩,石礁、紫微两地的人都会赶到这里买卖东西,这样的集会被称为“商会”。当时的石礁乡政府就在桥头施,乡政府旁还有个大礼堂,在里面放电影时,也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情景。

  后来,随着交通的发展,定海去岑港的路多了,选择多了,桥头施便不再是一个必经之地,曾经的繁华已慢慢归于平静。

  紫微山下的美丽

  桥头施从来就是以一副乡镇集市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中,这里的繁华让众多过客忽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看到,桥头施被夹在两座大山之间,西侧是马家岭,东侧是紫微山,中间有一块巨大的腹地,桥头施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

  南宋皇帝赵构避难到舟山是紫微石礁一带流传千年的传说。相传,当时赵构躲避的地方就在这座山上,因此山得到了灵气,取名紫微,这个地方也与有荣焉,成了风水宝地。

  紫微山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山,呈完整的“金字形”,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上仍有碉堡等战争遗迹。在宋朝时,现在的桥头施还是一片滩涂,潮水涨上来时,便直达紫微山脚下,洋面叫“湗泽洋”,或许赵构真是从这里上岸直接上了紫微山。

  而在紫微山旁便是定海的高山蚂蟥山,高山流水,便孕育出桥头施的动人风景,路人只需稍稍离开大路,往村子里走一走,便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不管是繁华喧闹,还是安逸平静,桥头施于定海来说,总是一个地标式的存在,若是西出定海有故人,那么桥头施便一定是路上的美丽风景。

相关阅读